当今之世,是一个科技强国的崭新时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力、创新是第一动能力,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识。
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要增强系统观念,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完善科教协同育人机制,加快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人才队伍。
但是当前,我国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供需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要坚持以科技创新需求为牵引,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人才自主培养水平和质量。
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在学校高静波老师的悉心指导下,积极领会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大力转变传统学习思路,树立起把传媒特长和科技教育相结合的新型理念,想方设法,全面对接引流各种顶尖院士资源,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优势,力争做新时代的传媒人,为科技兴国做出新时代传媒人的新贡献。
在这场意义深远的实践探索中,高静波老师以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创新教学理念,成为学生们攻坚克难的“引路人”,他们展开各种讨论与研究,决定从青少年科普教育入手,以党和国家赋予的时代使命为己任,积极推动青少年科普教育发展,助力青少年成就自己的科学梦想。
在高老师的帮助下,他们创建“新时代的媒体人——青少年科普教育的引领者”项目小组,针对走访调研中发现的目前许多地方在教育“双减”大背景下,还存在着科普教育资源供需缺失、基层学校缺乏专业科普师资、80%的科学课程依赖非专业教师授课等实际情况,展开科学研究,制定精细的科普教育计划,与顶尖的院士资源相融联动,用心打造高质量科普教育平台,开拓科普教育的课题广度和内涵。
他们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先后邀请了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战略导弹与运载火箭专家龙乐豪在内的许多科学专家,在全省许多知名中学,开展了系列“院士科学家精神进校园”的科普讲座活动。通过院士专家的精神引领、高端示范、亲身经历,引导广大中小学生近距离感受院士科学家风采,增强科学探索的好奇心,真正树立起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立志为党成才、为国奉献的崇高人生理想,也为同学们搭建起一个探索科技奥秘、激发创新思维、锻炼实践能力的崭新平台。
这些系列活动都获得了良好的反馈和高度的评价,也激励了项目小组的进一步探索热情。他们联动更多专家团队,进行更系统化、科学化的深入研究,运用最新的AI科学技术,开发出了门类众多的科普课程,并提供教师科普培训服务,赋能科普教育多维延伸。
图为“院士进校园”活动合影
谈起这些成果,项目负责人刘籼缘满脸骄傲和兴奋。她表示,自己有幸能在学校领导和导师们的帮助下,依托顶尖的院士资源和学校的传媒资源,团结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为科普教育做点事情,感到非常有价值。
“今后我们的目标是借助音视频、新媒体等多种传媒技术优势,通过可视化、故事化的方式,让枯燥的科学知识真正活起来,让更多孩子在启蒙阶段就能接触到一线科研成果与科学家精神。同时在过程中,我们要扩大高水平的科普讲师团队,注重知识传播的准确性,以‘讲得懂、听得进、记得住’要素为核心理念,把科普内容涵盖到基础科学、前沿技术、环保健康等多个领域,来提升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和认知能力,唱响新时代‘青少年科普新阵地’之歌。”刘籼缘说道。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