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在绿树环绕的中国石油长庆油田第一采气厂某钻井井场,长庆油田第二口“氢代油”钻井先导试验圆满完成。自4月9日开钻以来,氢能设备连续稳定运行200余小时,验证了技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不仅让绿色钻井从构想走向现实,更标志着中国石油在绿色转型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在国家“双碳”目标引领下,能源行业正加速向清洁化转型。作为我国最大的油气生产基地,长庆油田主动响应号召,将新能源提升至与油气业务并重的战略地位,探索“油气热电氢”融合发展新模式。此次“氢代油”钻井试验的成功突破,是长庆油田“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战略的又一次实践探索,也为未来建设鄂尔多斯盆地氢能产业创新示范中心积累了宝贵经验。
在1月份首口“氢代油”钻井试验完成后,长庆油田技术团队再接再厉,在第二口井实现了二开全过程氢能替代。与传统柴油动力钻井相比,氢能驱动真正实现了“零碳”作业。本次试验依托1.5兆瓦氢能电站、氢气拖车等核心设备,首次实现二开钻井全过程100%“氢代油”。数据显示,单井累计消耗氢气9.702吨,发电13.06万度,替代柴油36.57吨,减排二氧化碳124吨。这一突破不仅攻克了高能耗、高排放的行业痛点,更为油气勘探开发全链条低碳化提供了技术示范。
从首口试验井的用氢尝试到第二口试验井的全面替代,长庆油田交出了一份漂亮的“进阶”答卷。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和严格的技术要求,长庆油田联合宝石机械、川庆钻探等企业组建攻坚团队,在制氢储运、设备联调等关键环节持续优化。特别是应对易漏失地层时,第一采气厂产能建设项目组创新采用“随钻封堵”技术,通过实时监测钻井液及立管参数精准堵漏;在二开钻井阶段,通过动态调整钻压和转速,减少非必要起下钻次数,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
安全始终是新技术应用的重中之重。在整个试验过程中,第一采气厂产能建设项目组严格按照《长庆油田公司“氢代油”钻井先导试验方案》开展风险辨识,建立了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从风险识别到应急预案,从设备巡检到实时监控,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技术人员24小时驻守井场,监控氢能电站与钻井设备的兼容性,对管线密封、氢能泄漏等关键环节实施“零容忍”管理,确保井控安全万无一失。
站在该钻井井场远眺,曾经轰鸣的柴油机已被已被低噪高效的氢能设备取代,这不仅是一次动力源的简单替换,更展现了传统能源企业在绿色发展道路上的积极探索。据了解,长庆油田正在陕甘宁蒙“能源金三角”区域布局氢能产业链,未来将有更多清洁能源项目落地生根。随着“氢代油”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千里油气区将迎来更多蓝天碧水。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