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韵绩溪扬非遗,梦忆革命书华章——“红遗兴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纪实
发布时间:2024-08-20 14:53 文章来源:网络  阅读量:19368   会员投稿
当前位置:CCTV央视一线聚焦 >> 资讯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与“健康中国”战略,8月7日至11日,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红遗兴乡”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宣城市绩溪县深入调查,广泛调研,立足红色文化,坚持学思践悟,开展了一场健康公益与非遗文化的探索之旅,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书写青年担当。

志愿传递,健康同行

在绩溪县科学技术协会的组织下,实践团在绩溪县徽家颐养中心举行健康知识宣讲活动,涵盖了治未病、健康膳食、急救知识三项内容。过程中,实践团成员通过PPT宣讲、发放相关资料、观看网络视频、现场演示海姆利克急救法和心肺复苏术急救操作等多种方式,将复杂的医学知识转化为老年人易于理解接受的内容,为老年人提供实用权威的健康指导与建议,赢得现场的一致赞誉。

图为绩溪县科学技术协会与实践团成员合影。 张琳 供图

图为实践团成员进行心肺复苏讲解。张琳 供图

在坦头村村委会,实践团联合绩溪县卫健委、长安镇卫生院开展健康义诊活动,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实践团成员结合各自所学专业合理分工,细心地为村民们测量血糖、血压,对前来问诊的群众进行详细解答,根据不同情况给出合理的诊疗意见,对于一些慢性病患者,针对他们的饮食习惯提出生活上的建议,如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劝导他们少吃盐多喝水,患有高血糖的老年人劝导他们以粗粮代替米饭成为主食,将专业的医疗服务与健康知识带到了乡村,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助力乡村健康振兴,让健康生活观念深入人心。

图为实践团成员为当地老年人测量血压。 张琳 供图

匠心独运,文化永续

为传承和弘扬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文化根脉,激发青年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热爱,增强传承责任感,实践团联合绩溪县文旅局先后赴徽调厂、龙川景区、胡开文故居和老胡开文墨厂等地参观调研。

绩溪县徽雕工厂的负责人带领实践团成员参观了雕刻车间,详细地介绍了徽雕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与独特魅力。在雕刻师傅们灵巧双手和精湛技艺的协作下,一刀一刻间,一块块普通的木头、石头、砖块变成了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或描绘故事,或展现精神,每一件作品都蕴含着匠人的智慧与心血,传达出独特的含义。

图为徽雕师傅进行木雕的雕刻。 张琳 供图

在龙川景区保留着大量传统的徽派建筑,实践团成员参观了被誉为“木雕艺术博物馆”和“民族艺术殿堂”的胡氏宗祠,每一幅木雕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观赏者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文风昌盛、群英荟萃的时代。而作为明代正宗石雕牌楼的奕世尚书坊,更是被誉为“徽派石雕之最”。

图为实践团成员观赏石雕牌楼——“奕世尚书坊”。 张琳 供图

实践团前往上庄镇探访了著名的胡开文故居和老胡开文墨厂。胡开文,作为徽墨制作技艺的杰出代表,其家族传承的徽墨制作工艺历史悠久,享誉海内外,故居内保存着许多珍贵的文物和历史资料,生动展现了胡开文家族几代人对徽墨文化的坚守与创新。随后,实践团前往老胡开文墨厂与技艺传承人进行了深入交流,他详细介绍了从炼烟、和胶、杵捣到成型的一系列复杂而精细的制墨工艺,他提到,在制作工程中,加入一些地道中药材,能有效延长徽墨的保存时间,保护墨块免受虫害,减缓墨块的氧化过程,即防腐、防虫、抗氧化三个方面,从而使徽墨能够长时间保持其原有的质量和美观。实践团成员近距离感受到了徽雕、宗祠与徽墨这些传统事物的魅力与价值,它们不仅是徽州地区的文化名片,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为老胡开文墨厂师傅为实践团成员介绍徽墨厂的故事。 张琳 供图

古迹溯源,精神传世

胡适,作为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史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家,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成就对中国思想解放和中国现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青砖黑瓦、木雕窗棂,故居内采用了数字化展示、网络直播等多种现代化科技手段,生动再现了胡适先生的生平事迹、学术成就以及他对家庭、社会、国家的深刻思考,让实践团跨越时空的限制,近距离感受这位文化巨匠的人格魅力。

图为实践团成员观看胡适先生生平纪录片。 张琳 供图

绕过重重山路,实践团成员跟随当地政府的工作人员来到被誉为“皖南红旗渠”的金岭洞,重温老一辈革命工作者不畏艰险、勇于斗争的光辉足迹。金岭洞全长一千一百多米,洞内岩石裸露,水渍积洼,是劳动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创造的历史奇迹。在金岭洞的尽头是一座金陵红馆,里面摆放着皖南新四军游击队创建者胡明烈士的英雄事迹,从南洋富商之子到游击战争的灵魂人物,顺着时间线一路走过,在党校他鉴定革命信仰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皖南发展地下党员,指挥多次游击战斗,在解放后担任要职,为国家的工业建设作出重要贡献。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大会山金岭洞口附近合照。 张琳 供图

紧接着,实践团参观了新四军游击队根据地旧址,作为皖南地区重要的革命历史遗址,这里不仅承载着新四军将士们英勇抗敌的光辉历史,更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场所。一双双草鞋,一颗颗手榴弹,一把把大刀,红色基因在参观见学中不断融入青年灵魂血脉,赓续相传。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新四军游击队根据地旧址。 张琳 供图

行调研之举,识发展成就;聚知识之力,促乡村振兴;感非遗之撼,承文化精魂;担青年之责,助民族振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各高校长期以来持续坚持三全育人改革的重要举措,使学子厚植家国情怀与增长知识才干的重要渠道,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红遗兴乡”暑期社会实践团也以此活动为契机,为祖国发展无私奉献,把个人理想汇入时代潮流,让蓬勃青春与家国共振,将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张琳、黄晗、胡戴宝)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CCTV央视一线聚焦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邮箱:jokerdeyouxiang@sina.com

免责声明: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16- CCTV央视一线聚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