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美:以针为笔,绘就中医传承新画卷,为健康铺就多元可能
发布时间:2025-03-22 10:40 文章来源:网络  阅读量:17780   会员投稿
当前位置:CCTV央视一线聚焦 >> 资讯

在文山市的土地上,有一位致力于中医传承与发展的杰出人物——杨振美。她宛如一颗闪耀的星辰,在中医的浩瀚星空中熠熠生辉。自七八岁起,杨振美便沉浸在家传中医的浓厚氛围中,高祖、曾祖父、祖父皆是县里声名远扬的老中医。与祖父母共同生活的日子,成为了她探索家传中医元一针灸以及经络操奥秘的宝贵时光。如今,身为杨氏元一针灸和经络操的代表性传承人,杨振美以其坚定的信念、精湛的医术和不懈的努力,为中医的传承与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为人们的健康开辟出更多的可能性。

杨振美:以针为笔,绘就中医传承新画卷,为健康铺就多元可能

  一、从医之路:传承中成长,实践中探索

  (一)童年启蒙,奠定中医基础

杨振美七八岁时,祖父便对她开启了独特的医学教育之旅。祖父教导她在实践中学习,每天放学,杨振美都会带回一棵植物,祖父则会兴致勃勃地讲述每棵植物背后的故事及其特性。在祖父的悉心讲解中,杨振美逐渐了解到生物之间的寒热、五行、归经,以及与人的五时、五气、五脏等的紧密关系。这使得杨振美一家人养成了观察自然的习惯,他们通过观察植物的寒热习性、动物的温良本性,看天空辨别云彩和气候,看疾病辨识一年四季和一天时辰与经脉子午流注学的关系。这种独特的教育方式,为杨振美日后深入学习中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她在童年时期就对中医理论有了深刻的感悟和理解。

  (二)少年积累,在患者身边学习

7-15岁期间,祖父在家中为患者看病,这为杨振美提供了绝佳的学习机会。每一个前来就诊的患者,在候诊时,杨振美都会先仔细观察患者的五官、手脉,并将自己的观察所得记录下来。随后,她会认真观察祖父是如何看病治疗的。患者离开后,祖父还会与杨振美一起探讨她记录的内容,分析她与自己判断的差异及原因。在这个过程中,杨振美不断学习和掌握了各种脉象的特点和甄别方法。同时,她还积极练习三丹呼吸法、元一的经络操以及针灸术。从在枕头上扎银针,到在猪皮上练习,最终在自己腿脚上扎针体会穴位的神奇。这段经历不仅让杨振美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更让她深刻体会到中医的博大精深和实践的重要性。

  (三)青年立志,开启医学新征程

16岁是杨振美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原本打算考卫校的她,在家庭的建议下,立志报考医学院,以学习更精湛的医学知识。这一决定得到了祖父的认可。此后,杨振美在学习高中课程的同时,成为北京中医健康报刊授学员,深入学习中医和家传医学知识。医学院毕业后,杨振美在行医过程中不断思考和探索。她深刻认识到健康不仅仅是人的健康,还涉及到生命形式、体验式生活方式、人的健康与知识和行为的关系等多个方面。经过30多年的行医生涯,她积极投身于健康环境改善活动,关注社会健康与人的健康、自然健康的和谐相处。同时,利用自己对中医的了解,建立和参加了多个交流学习平台,如“益行工作组”“乐行工作组”“青草林学习坞”志愿小组等,与他人分享学习实践经验,为大健康快乐生活而努力学习着。

杨振美:以针为笔,绘就中医传承新画卷,为健康铺就多元可能

  二、杨氏经络操:独特魅力,助力健康

  (一)针对性强,精准呵护身体各部位

杨振美传承的杨氏经络操具有显著的针对性,它将人体分为七个部分,包括头颈面、腰部、胸部、腿部、手部等。每个部分都针对特定的健康问题进行修复调理。例如,针对颈部常见的僵硬、疼痛问题,经络操中有专门的动作和呼吸配合,通过拉伸和按摩颈部的经络和肌肉,促进血液循环,缓解颈部不适。对于腰部,通过特定的扭转和伸展动作,调整腰椎的位置,增强腰部肌肉的力量,预防和缓解腰部疾病。这种精准的针对性,使得经络操能够对身体的各个部位进行有针对性的保健和治疗。

  (二)动静结合,呼吸与气完美融合

杨氏经络操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动与静、呼与吸与气的完美结合。在做操过程中,动作既有缓慢、柔和的伸展,又有适度的停顿和静止。在进行伸展动作时,配合着均匀、深沉的呼吸,引导气息在体内运行。比如在做手臂伸展动作时,吸气时手臂慢慢向上抬起,感觉气息从指尖上升到手臂,再到肩部;呼气时手臂缓缓放下,气息也随之沉降。这种呼吸与动作的配合,能够调节人体的气息,增强肺部功能,同时促进气血在经络中的流通,达到身心和谐的状态。

  (三)灵活便捷,随时随地可进行

杨氏经络操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便捷性。无论是在宽敞的公园,还是狭小的办公室;无论是清晨起床后,还是晚上睡觉前,人们都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练习。例如,在办公室久坐的上班族,利用午休时间,在自己的座位上就可以进行简单的颈部和腰部经络操练习,缓解久坐带来的疲劳。对于老年人来说,在小区的花园里,在天气晴朗的早晨,做一套完整的经络操,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愉悦心情。这种灵活性使得更多的人能够轻松地参与到经络操的练习中来,受益于其带来的健康功效。

杨振美:以针为笔,绘就中医传承新画卷,为健康铺就多元可能

  三、荣誉加身:责任在肩,砥砺前行

  (一)昆明好人:团队努力的见证

“昆明好人”这一荣誉对于杨振美来说,意义非凡。它是益行工作组在云南省青少年基金会的支持下,在抗灾减灾、健康关注等方面辛勤努力三年的结果。杨振美作为益行工作组的项目执行人,有幸代表团队领取了这个奖项。这个奖项不仅仅是对她个人工作的认可,更是对整个团队无私奉献、努力付出的高度赞扬。在抗灾减灾行动中,杨振美和团队成员们奔赴受灾地区,为受灾群众提供医疗救助和心理安抚。在健康关注方面,他们深入社区,开展健康讲座和义诊活动,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昆明好人”的荣誉激励着杨振美继续在公益健康事业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二)生态健康奖:对绿色理念的践行

生态健康奖是对杨振美所倡导的绿色健康、循环、生态理念的高度认可。这一理念与她祖父所描述的生态循环观念一脉相承。杨振美深刻认识到环境与健康的紧密联系,积极践行生态健康的理念。在生活中,她倡导人们遵循自然规律,合理饮食,注重环境保护。在医疗实践中,她也注重运用天然的药材和绿色的治疗方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例如,她在治疗过程中,会优先选用本地生长的、无污染的中药材,并且教导患者如何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实现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从而促进身体健康。生态健康奖的获得,进一步坚定了杨振美推广生态健康理念的决心。

  (三)非遗传承人:传承使命的担当

成为文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对于杨振美而言,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这一荣誉源于她对杨氏医药和元一针灸术的深入整理和传承。在整理过程中,杨振美深入研究历史文化、人类迁徙以及中医发展历史,总结与少数民族交往交流的经验。她通过对家族中医藏书的校对和医学知识的梳理,挖掘出许多珍贵的医学资料。同时,她还积极开展传承活动,带徒授艺,将杨氏元一针灸和经络操传授给更多的人。在她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到这一古老的中医技艺,为中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杨振美:以针为笔,绘就中医传承新画卷,为健康铺就多元可能

  四、药食同源产品:天然滋养,守护健康

  (一)丰富种类,满足多样健康需求

杨振美基于家族传承和自身的医学实践,推出了一系列药食同源的产品,种类丰富多样。其中包括黄精养生汤、三七酒、汽锅鸡等。黄精养生汤具有滋阴润肺、补脾益气的功效,适合肺虚咳嗽、脾胃虚弱的人群饮用。三七酒则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对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等有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汽锅鸡营养丰富,具有补血的功效,是女性滋补身体的佳品。此外,还有朱福汤、蒲红汤、养心菜、三白汤、三参汤、五子粥、火路膳、山药排骨汤、当归羊肉汤、玉竹骨汤、莲藕汤、小黑药、三丝半等产品,它们分别针对皮肤、水肿、心脏、免疫力、神经修复、津亏、寒证、关节等不同的健康问题,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二)遵循传统,传承中医养生智慧

这些药食同源产品的配方和制作方法都遵循传统中医养生智慧。杨振美在制作过程中,严格按照家族传承的方法,选取优质的食材和药材。例如,在制作黄精养生汤时,她会选用生长在自然环境中的黄精,经过精心炮制后,与其他食材搭配,慢火炖煮,以充分发挥其药效。在制作三七酒时,选用上等的三七,按照一定的比例与白酒浸泡,让三七的有效成分充分溶解在酒中。这些产品不仅是美食,更是中医养生智慧的结晶,通过日常饮食的方式,将中医的养生理念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三)科学搭配,发挥最佳健康功效

杨振美在研发这些药食同源产品时,注重科学搭配。她根据中医理论,将不同的食材和药材进行合理组合,以发挥最佳的健康功效。比如三参汤,是由党参、苦参、沙参三种药材搭配而成。党参大补元气,沙参益气生津,苦参燥湿强心,三者相互配合,能够有效地提高人体免疫力。五子粥则是由枸杞子、菟丝子、五味子、覆盆子、车前子、核桃、玉米、芝麻、莲子、等药材与大米一起,选取其中五种依人不同熬制而成,具有调理身体体质的作用。这种科学的搭配,使得产品在口感和功效上都达到了完美的平衡,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健康、美味的养生选择。

杨振美:以针为笔,绘就中医传承新画卷,为健康铺就多元可能

  五、中医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

  (一)中药困境:保护与种植需并重

当前,中医的传承发展面临着中药药性及生长时限的挑战。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和过度采摘,许多野生中药材资源逐渐减少。以前人们会留小苗,以保证药材的可持续生长,但现在野生药材几乎难觅踪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杨振美认为需要加强对中药材资源的保护,同时积极开展生态种植。她建议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对野生中药材的保护力度,建立自然保护区,禁止非法采摘。同时,鼓励农民进行中药材的生态种植,提供技术支持和资金补贴,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和供应。只有保护好中药的源头,才能为中医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传承教育:挖掘抢救刻不容缓

社会和中医人对中医传承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杨振美认为,中医传承需要从教育、挖掘、抢救等多个方面着手。在教育方面,要加强中医教育体系的建设,提高中医教育的质量。在学校教育中,增加中医课程的比重,培养学生对中医的兴趣和热爱。同时,鼓励民间中医开展传承活动,带徒授艺。在挖掘和抢救方面,要组织专业人员对民间中医的经验和技艺进行整理和记录,防止这些宝贵的资源流失。例如,可以开展民间中医技艺的普查工作,建立数据库,将中医的理论、经验、方剂等进行系统整理和保存。

  (三)科学质疑:灵活管理促发展

中医的科学性常常受到质疑,这也是中医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杨振美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中医需要加强自身的科学性研究,提供整体观念和物理或者数据性依据,让反对者信服。科学家的实验可以走进中医的场地,通过科学的方法验证中医的疗效和理论。同时,在民间中医的管理方面,不要采用制度化、公式化的打压管理方式,而应采取灵活管理、整体管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管理方法。例如,对于一些有独特技艺但没有学历证书的民间中医,应该通过考核其实际医术水平,给予他们合法行医的机会,充分发挥他们在中医传承和发展中的作用。

杨振美:以针为笔,绘就中医传承新画卷,为健康铺就多元可能
杨振美:以针为笔,绘就中医传承新画卷,为健康铺就多元可能

杨振美,这位文山市中医传承的杰出代表,以其丰富的从医经历、独特的杨氏经络操、众多的荣誉、实用的药食同源产品以及对中医发展的深刻思考,为中医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她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中医前行的道路,为人们的健康带来了更多的希望和可能。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信杨振美将继续在中医的领域里深耕细作,为中医的传承与发展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让中医这一古老的智慧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CCTV央视一线聚焦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邮箱:jokerdeyouxiang@sina.com

免责声明: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16- CCTV央视一线聚焦 All rights reserved.